配电网电缆线路规范 -凯发一触即发

7119

  配电网电缆线路规范

  一、总则

  1、本整治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和附属设施的运行维护,根据《配网五统一标准之电力电缆运行规程(试行)》、《xxx电力公司安全设施规范手册(试行)》、《xxx电力公司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试行)》等有关规程标准,结合公司实际设备设施状况和运行情况制订。

  2、为保障配网设备的安全运行,按照公司电网设备保障工作计划,制定此标准并按标准对各单位配电电缆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保障电缆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3、本标准适用于电缆线路的新建、改造和大修工程。

  4、本标准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本标准与国家、行业和市政府有关规定抵触时,以上级规定为准。

  5、本标准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1.电缆线路及附属设施整治标准

  1.1直理电缆线路

  1.1.1直埋敷设方式

  1、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一般应使用铠装电缆。只有在临时性检修时,才允许使用短段无铠装电缆,但必须外加机械保护。

  2、在选择直埋电缆线路时,应注意直埋电缆的周围泥土,不应含有腐蚀电缆金属包皮的物质(如烈性的酸碱溶液、石灰、炉渣、腐植物质及有机物渣滓等);还应注意避开虫害及严重阳极区。

  3、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2)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电缆盖盖上固定好,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

  4、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5、电缆相互水平接近时的最小净距:

  1)控制电缆不作规定;

  2)电力电缆相互间,或与控制电缆间10kv及以下0.1m;

  3)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包括通信电缆)相互间0.5m。

  4)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或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当电缆穿管或用隔板隔开时,平行净距可降低为0.1m。

  6、电缆线路相互交叉时的净距:

  1)电缆相互交叉时的最小净距0.5m。

  2)电力电缆间、控制电缆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当电缆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交叉净距可降为0.25m。

  7、电缆与地下管道间接近和交叉的最小净距:

  1)电缆与热力管道(包括石油管道)接近时的净距2m;

  2)电缆与热力管道(包括石油管道)交叉时的净距0.5m;

  3)电缆与其它管道接近或交叉时的净距0.5m。

  8、电缆与热管道(沟)、油管道(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热力设备或其他管道(沟)之间,虽净距能满足要求,但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缆穿入管中,其净距可减为0.25m。

  9、电缆与树木主干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0.7m。如城市绿化个别地区达不到上述距离时,可采取措施,由双方协商解决。

  10、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或铁路交叉时,应敷设于管中或隧道内。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100mm。

  1.1.2直埋电缆警示标识

  1、直埋电缆警示保护带:

  1)材质尺寸:复合塑料编织警示带是以聚乙烯(pe)为主原料,经挤出、拉伸成扁丝,再经编织成的塑料编织布为基材,经流延法(opp)复合后制成。基本尺寸:宽35cm,长度不限。

  2)标识内容:设置"电力电缆请勿挖掘"字样,中间为"电力符号",下侧为"服务热线:95598"。字体为红色,警示带底色为黄黑色。

  2、警示标桩:

  1)材质尺寸:采用水泥桩(200#混凝土预制)或高强度pvc(厚度3mm以上)。尺寸:l1=80mm,h1=150mm,h2=250mm,l=100mm,α=45°。底部有圆形底盘,使其不易拔出。

  2)标识内容:标桩颜色为黄色,在标桩顶面设置"电力符号"和"电力电缆"字样。

  3、直埋电缆线路反光地贴:

  1)材质尺寸:发光地贴颜色应与周围铺设的方砖相协调。尺寸:120mm×120mm×1mm。表面字体尺寸为18mm×18mm,字间隙为4mm,抗压荷载为20kn,材质强力耐磨10万次以上,材料反光。

  2)警示贴内容:在发光地贴膜正面设置"电力电缆请勿挖掘"字样,中间为"电力符号",颜色为黄。

  4、水泥立杆警示牌:

  1)材质尺寸:水泥立杆警示牌以6mm厚的环氧树脂板为基底,表面附反光膜,表面内容根据图例双面制作,两边立柱材质为高强度pvc或水泥立柱制作。尺寸:1000×590×30mm。

  2)标识内容:在水泥立杆警示牌正面设置"此处地下有电力电缆,施工前请与xxx供电公司联系xxx谢谢"字样。柱体颜色为黑黄相间,字体为红色。

  1.2管井电缆线路

  1.2.1管井敷设方式

  1、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使用加厚的裸铅包或塑料护套的电缆。排管应使用对电缆金属包皮没有化学作用的材料做成,排管内表面应光滑。

  2、电缆人井位置和间距,应根据电缆施工时的允许拉力,可按电缆的制造长度和地理位置等而定,一般为50米至60米。

  3、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

  1)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

  2)电缆线路在穿越道路时;

  3)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

  4)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1.2.2基本要求

  1、电缆线路的正常工作电压,一般不应超过电缆额定电压的15%。

  2、在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接头处,电缆的铠装、铅包和金属接头盒应有良好的电气连接,使其处于同一电位。在电缆两端应按《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规程》的规定接地。

  3、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4、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宜相同。

  5、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1.3、沟道内10kv电缆线路

  1.3.1沟道敷设方式

  1、敷设在隧道内和不填砂土的电缆沟内的电缆,应采用防火电缆。电缆线路如有接头,应在接头的周围采取防止火焰蔓延的措施。

  2、电缆在隧道和电缆沟内,宜保持最小允许距离。

  3、电缆固定于建筑物上,水平装置时,电力电缆外径大于50mm的,每隔1000mm宜加支撑;电力电缆外径小于50mm的和控制电缆,每隔600mm宜加支撑;排成正三角形的单芯电缆每隔1000mm应用绑带扎牢。

  2.户外电缆线路设备整治标准

  2.1箱变

  1、箱变眉头:

  1)眉头的要求:表面为反光材料基底材料采用2mm厚环氧树脂或pvc,应统一粘贴在右边大门正上方门头右侧处。

  2)眉头标识为国网绿底,字体颜色为白色,字体为大黑体,尺寸为168×60mm,内容为国家电网图标,国家电网及英文。

  2、箱变编号牌标准:

  1)要求:采用韧性强、抗晒、抗老化优质软性3mmpet板与0.8mm厚的pvc板加固而成,表面采用优质反光膜雕刻加工而成。应统一粘贴在右边大门右上角处。

  2)标识为白底,字体颜色为红色,字体为大黑体,尺寸为256*150mm,内容为电压等级、路名及编号。

  3、禁止标识:

  1)禁止标识:表面为反光材料基底材料采用2mm厚环氧树脂或pvc,应统一粘贴在大门正面门把手旁边。

  2)标识为白底,字体颜色为红色,字体为大黑体,尺寸为200*160mm或300*240mm,以箱体的大小而定。内容为:当心触电,禁止开启。

  2.2、开闭器(分界箱)

  1、开闭器眉头:

  1)眉头的要求:表面为反光材料基底材料采用2mm厚环氧树脂或pvc,应统一粘贴在右边大门正上方门头右侧处。

  2)眉头标识为国网绿底,字体颜色为白色,字体为大黑体,尺寸为168*60mm,内容为国家电网图标,国家电网及英文。

篇2:电缆线路敷设安全技术措施

  电缆线路敷设安全技术措施

  1)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2)电缆截面的选择应符合jgj46—20**规范中第7.1.3条1、2、3款的规定,根据其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偏移确定。

  3)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4)电缆类型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埋地敷设宜选用铠装电缆;当选用无铠装电缆时,应能防水、防腐。架空敷设宜选用无铠装电缆。

  5)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o.7m,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6)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高到地下o.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7)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8)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9)架空电缆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载,敷设高度应符合jgj46—20**规范中第7.1节架空线路敷设高度的要求,但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架空电缆严禁沿脚手架、树木或其他设施敷设。

  10)在建工程内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人,严禁穿越脚手架引人。电缆垂直敷设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宜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宜沿墙或门口刚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装饰装修工程或其他特殊阶段,应补充编制单项施工用电方案。电源线可沿墙角、地面敷设,但应采取防机械损伤和电火措施。

  11)电缆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电器与电缆的选配应符合jgj46—20**规范中第7.1.17条和7.1.18条要求。

篇3:临时用电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要求

  临时用电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要求

  一.室外电缆导线的敷设

  1)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作用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包括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2)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3)电缆类型应更具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等选择。埋地敷设应采用铠装电缆;当选用无铠装电缆时,应能放水、防腐。架空敷设应采用无铠装电缆。

  4)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6m,并应载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介质保护层。

  5)埋地电缆载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高到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6)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7)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8)架空电缆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固定电间距应保证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载,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直距地不得小于2.0m。

  9)在建工程内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严禁穿越脚手架引入。电缆垂直敷设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应沿墙或门口刚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

  10)电缆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二、室内导线的敷设及照明装置

  1)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

  2)室内配线应根据配线类型采用瓷瓶、瓷(塑料)夹、嵌绝缘槽、穿管或钢索敷设。潮湿场所或埋地非电缆配线必须穿管敷设,管口和管接头应密封;当采用金属管敷设时,金属管必须做等电位连接,且必须与pe线相连接。

  3)室内非埋地明敷主干线距离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

  4)架空进户线的室外端应采用绝缘子固定,过墙处应穿管保护,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5)室内配线所用导线或电缆的截面应更具用电设备或线路的计算负荷确定,但铜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铝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

  6)钢索配线的吊架间距不宜不大于12m。采用瓷夹固定导线时,导线间距不应小于35mm,瓷夹间距不应大于800mm;采用瓷瓶固定导线时,导线或电缆时,可直接敷设于钢索上。

  7)室内配线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