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程部规范化管理制度
(一)员工培训管理规定
1、目的: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正规化、规范化的维修队伍。
2、适用范围:
xxx物业公司工程部全体员工。
3、职责:
3.1 班长负责新员工岗前培训及考核工作;
3.2 主管根据员工技术特点与工作计划制定月度培训方案并监督实施;
3.3 部门经理定期抽查培训效果并组织技能竞赛。
4、工作程序:
a.岗前培训
4.1 新员工需接受7日封闭式岗前培训,内容包含:
4.1.1 公司发展历程及凯发一触即发的文化;
4.1.2 《物业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4.1.3 《员工手册》及人事管理制度;
4.1.4 iso质量体系标准基础课程;
4.1.5 《设备管理工作手册》核心条款;
4.1.6 职业道德与普法教育专题。
b.岗位培训
4.2 在岗人员每月开展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内容包括:
4.2.1 《设备管理工作手册》全流程实操;
4.2.2 新型设备操作规程专项学习;
4.2.3 季度物业管理知识考核测评。
(二)工程档案管理细则
1、图纸资料管理
1.1 建立电子化图纸档案库,分类存储竣工图纸、管网示意图等技术资料;
1.2 纸质图纸按区域编号归档,同步录入电子索引系统。
2、设备档案管理
2.1 设备台账需包含采购日期、保修期限、维保记录等关键信息;
2.2 维修工单实行双人复核制,确保服务类别与材料清单准确无误。
3、借阅与保密
3.1 档案调阅需经工程部主管审批并登记调取时间;
3.2 涉密技术资料外借须押有效证件并限期归还。
(三)工具器具管理办法
1、使用规范
1.1 个人借用专业工具需填写《工具领用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审批;
1.2 高空作业工具必须配备辅助监护人员方可使用。
2、维护要求
2.1 电动工具每月进行绝缘性能检测并记录数据;
2.2 损坏工具按"报废评估-残值处理-新购申报"流程操作。
(四)设备机房安全守则
1、防火管理
1.1 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品,动火作业需提前24小时报备;
1.2 消防设施每月启动测试并留存检查影像资料。
2、应急管理
2.1 电气火灾处置遵循"先断电后灭火"原则;
2.2 重要设备故障需在2小时内启动备用系统。
(五)公共设施维护标准
1、给排水系统
1.1 污水井每日巡查液位变化并拍照存档;
1.2 化粪池清掏作业需佩戴防毒装备并设置警戒区。
2、电梯管理
2.1 轿厢内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每小时记录一次;
2.2 困人事件响应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六)特种设备操作规范
1、配电室操作
1.1 高压设备检修必须穿戴静电服并悬挂警示牌;
1.2 停电操作严格执行"验电-接地-挂牌"三步流程。
2、弱电系统维护
2.1 网络设备故障分级响应:核心层4小时修复,接入层8小时修复;
2.2 程控交换机参数修改需双人复核并留存电子日志。
(七)应急处理机制
1、突发情况响应
1.1 暴雨预警期间安排专人值守地下车库;
1.2 电梯钢带异常磨损需立即停用并设置围挡。
2、事后处置
2.1 设备事故分析报告需附现场照片及维修清单;
2.2 重大故障处理结果需在部门例会通报。
篇2:制造工程部加班管理制度
制造工程部加班管理制度
一、原则
1.服从特殊情况下公司统一的加班安排。
2.规范生产运行及设备管理行为,部门应尽可能地不安排或少安排加班。
二、加班审批程序
1.生产加班
⑴公司统一安排的加班,事后由部门统计员填写加班审批表。
⑵由于非人为因素(如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计划未能按时完成而又不能延期(如客户急需)时,可安排加班完成生产计划,事前由部门分管领导口头征得分管副总经理同意,事后由运行课长填写加班审批表。
2.维保加班
⑴在生产任务紧张、正常的维保工作无法彻底进行的情况下,为保证设备性能,可有计划地安排在停产期间进行必要的维保工作,事前由主管工程师填写加班审批表。
⑵为尽快恢复生产,可安排加班抢修设备故障,事前由部门分管领导口头征得分管副总经理同意,事后由主管工程师填写加班审批表。
3.所有加班审批表均需经部门负责人签字,报分管副总经理和总经理签字后,由部门统计员统一将原件交人力资源部备案,留复印件存档。
三、加班处理
1.管理岗位加班一律不报,安排调休。
2.基层岗位加班如实报人力资源部记发加班工资。
3.统计员及运行课长要严格考勤。
篇3:酒店工程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总则
酒店工程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总则
1.保证设施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是工程部的首要任务,工程部对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负有责任,工程部有权力制止一切可能危及设施设备安全运转的违规行为。
2.工程部对各部门的设施设备的正确使用负有安全操作培训的义务,指导各部门正确使用器械设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3.工程部制定各机房和重要区域的烟火、危险品管制和其他安全制度,保证安全保护装置、设备齐全,运转正常。
4.根据各岗位具体情况,制定岗位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由上至下,分级落实责任,严格执行。
5.对各项设备,根据不同的技术性能要求,制定保养、检修和维护计划,按计划操作,避免紧急抢修。
6.对有缺陷又需要使用的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使用规程和防护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方可运行。
7.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报告。
8.制定设施设备安全事故处理预案,以保证发生事故时能够做到妥善处理,协调有序,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