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凯发一触即发

5703

  青岛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岛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类别及等级划分、及公园绿地特级、一级、二级养护管理要求和山林绿地养护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青岛市规划市区公共绿地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草坪、地被、行道树等的城市绿地、城郊城镇绿地以及青岛市风景名胜区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的检查验收。

  2 术语和定义

  2.1

  树冠

  树木主干以上集生枝叶的部分。

  2.2

  生长势

  植物的生长强弱。泛指植物生长速度、整齐度、茎叶色泽、植株茁壮程度、分蘖或分枝的繁茂程度等。

  2.3

  行道树

  栽植在道路两旁,并构成街景的树木。

  2.4

  地被植物

  指植株低矮(50cm以下),用于覆盖园林地面的植物。

  2.5

  分枝点

  乔木主干上开始出现分枝的部位。

  2.6

  主干

  乔木或非丛生灌木地面上部与分枝点之间部分,上承树冠,下接根系。

  2.7

  主枝

  自主干生出,构成树型骨架的粗壮枝条。

  2.8

  侧枝

  自主枝生出的较小枝条。

  2.9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

  对园林植物采取灌溉、排涝、修剪、防治病虫、防寒、支撑、除草、中耕、施肥等技术措施。

  2.10

  施肥

  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为补充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而采取的肥料施用措施。

  2.11

  病虫害防治

  对各种植物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

  2.12

  除草

  植物生长期间人工或采用除草剂去除目的植物以外杂草的措施。

  2.13

  灌溉

  为调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而采取的人工引水浇灌的措施。

  2.14

  排涝

  排除绿地中多余积水的过程。

  2.15

  返青水

  为植物正常发芽生长,在土壤化冻后对植物进行的灌溉。

  2.16

  冻水

  为植物安全越冬,在土壤封冻前对植物进行的灌溉。

  2.17

  黄土不露天

  利用草坪等地被植物或树皮等其它材料,对绿地内和树冠下的裸露土地进行覆盖,以期达到绿化、美化、抑尘和保墒的目的。

  3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类别及等级划分

  根据园林绿地不同的性质分为公园绿地养护管理及山林绿地养护管理,公园绿地按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将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分成不同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特级养护管理、一级养护管理、二级养护管理。

  4 公园绿地特级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4.1 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4.1.1 技术措施

  根据绿地不同建设时间、植物立地条件、小气候特点、养护管理条件,有针对性的制定灌溉、排涝、修剪、防治病虫、防寒、支撑、除草、中耕、施肥等技术措施,实施科学管理。

  4.1.2 养护管理档案

  养护管理日志记录完整、系统,各项措施实施情况记录具体,对天气状况等客观情况记录详细。

  4.2 园林植物

  4.2.1 生长势强。新建绿地各种植物两年内达到正常形态。

  4.2.2 园林树木树冠完整美观,分枝点合适,枝条粗壮,无枯枝死杈;主侧枝分布匀称、数量适宜、修剪科学合理;内膛不乱,通风透光。绿地内无死树。行道树无歪株、死株、缺株,分支点整齐,规格一致。须扶架植物支撑方式合理,扶架方向整齐一致。

  4.2.3 园林树木新梢生长健壮,叶片大小、颜色正常。除彩叶、皱叶等本身具特殊性状植物外,生长季节内,无黄叶、焦叶、卷叶。

  4.2.4 草坪及地被植物整齐,覆盖率99%以上。草坪内无杂草,高度保持在5-8cm之间。草坪绿色期:冷季型草不得少于330天;暖季型草不得少于250天。花坛、花带轮廓清晰、美观,色彩艳丽,无残缺,无残花败叶。一、二年生草花更新及时。宿根花卉开花及时,花后修剪及时合理。

  4.2.5 水生植物植株健壮,花、叶色泽艳丽。无残花败叶。

  4.2.6 垂直绿化应根据不同植物的攀缘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牵引、设置网架等技术措施,视攀缘植物生长习性,覆盖率不得低于90%。开花的攀缘植物应适时开花,且花繁色艳。

  4.2.7 病虫害控制及时,对园林景观无影响。园林树木无蛀干害虫的活卵、活虫;在园林树木主干、主枝上平均每100cm2介壳虫的活虫数不得超过1头,较细枝条上平均每30cm不得超过2头,且平均被害株数不得超过1%。园林植物叶片上无虫粪、虫网;被虫咬的叶片每株不得超过2%。草坪叶色正常,单块病斑面积不得超过100cm2,且颜色变化不明显,未造成斑秃。病斑面积不得超过草坪总面积1%。

  4.3 园林植物配置

  4.3.1.1 按照设计意图强调、突出绿化美化效果,达到黄土不露天。

  4.3.1.2 通过更新、调整、伐树等手段科学处理种群间互生、共生、抑制等相互作用关系。

  4.4 卫生保洁

  绿地整洁,无杂物、无白色污染(树挂),对绿化生产垃圾(如树枝、树叶、草屑等)、绿地内水面杂物,重点地区随产随清,其它地区日产日清,做到巡视保洁。无焚烧垃圾、树叶现象。

  4.5 园林设施

  栏杆、亭廊、园路、桌椅、井盖、牌示及路灯、喷灌等园林设施整洁、安全,使用正常、维护及时。

  4.6 场地管理

  绿地完整,无堆物、堆料、搭棚,行道树下距树干2m范围内无堆物、堆料、圈栏或搭棚设摊等影响树木生长和养护管理的现象。

  5 公园绿地一级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5.1 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5.1.1 技术措施

  根据绿地不同建设时间、植物立地条件,能制定灌溉、排涝、修剪、防治病虫、防寒、支撑、除草、中耕、施肥等技术措施,实施科学管理。

  5.1.2 养护管理档案

  能建立养护管理日志,技术措施执行情况记录比较详细。

  5.2 园林植物

  5.2.1 生长势较强,新建绿地各种植物3年内达到正常形态。

  5.2.2 园林树木树冠完整,无枯枝死杈。主侧枝分布均称、数量适宜、修剪合理,内膛不乱,通风透光。花灌木开花及时,花后修剪及时。绿篱、色块枝叶正常,整齐一致。绿地内无死树。行道树分枝点基本一致,无死株、缺株,歪株数量不得超过1%且偏斜角度小于10度。须扶架植物支撑方式合理。园林树木树干上无钉拴刻画等现象。

  5.2.3 园林树木新梢生长正常,叶片大小、颜色正常,在一般条件下,黄叶、焦叶、卷叶和带虫网的叶片不得超过5%,正常叶片保存率在90%以上。

  5.2.4 草坪及地被植物整齐,覆盖率95%以上,除缀花草坪外草坪内杂草率不得超过2%,高度在5cm~10cm之间。草坪绿色期:冷季型草不得少于310天,暖季型草不得少于230天。花坛、花带轮廓清晰,整齐美观,适时开花,无残缺。一、二年生草花更新比较及时。宿根花卉开花及时,花后修剪比较及时。

  5.2.5 水生植物植株健壮,花、叶色泽正常。秋冬季枯叶清理比较及时。

  5.2.6 垂直绿化应根据不同植物的攀缘特点,采取相应的牵引、设置网架等技术措施,视攀缘植物生长习性,覆盖率不得低于80%,开花的攀缘植物能适时开花。

  5.2.7 病虫害控制及时,对园林景观基本无影响。园林树木有蛀干害虫危害的株数不得超过1%;园林树木的主干、主枝上平均每100cm2介壳虫的活虫数不得超过2头,较细枝条上平均每30cm不得超过5头,且平均被害株数不得超过3%。叶上无虫粪,被虫咬的叶片每株不得超过5%。草坪叶色基本正常,单块病斑面积不得超过100cm2,未造成秃斑,总病斑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2%,对景观效果影响不明显。

  5.3 园林植物配置

  5.3.1 利用植物特点强调、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基本达到黄土不露天。

  5.3.2 通过更新、调整、伐树等手段较科学地处理种群间互生、共生、抑制等相互作用关系,未产生不良影响。

  5.4 卫生保洁

  绿地整洁,无杂物、无白色污染(树挂),绿化生产垃圾(如树枝、树叶、草屑等)、绿地内水面杂物应日产日清,做到保洁及时。无焚烧垃圾、树叶现象。

  5.5 园林设施

  栏杆、亭廊、园路、桌椅、井盖、牌示及路灯、喷灌等园林设施完整、安全,每周检查、维护一次。

  5.6 场地管理

  绿地完整,无堆物、堆料、搭棚。行道树下距树干2米范围内无堆物、堆料、搭棚设摊、圈栏等影响树木生长和养护管理的现象。

  6 公园绿地二级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6.1 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根据绿地不同建设时间,制定灌溉、排涝、修剪、防治病虫、防寒、支撑、除草、中耕、施肥等技术措施,基本实施科学管理。

  6.2 园林植物

  6.2.1 生长势正常。新建绿地各种植物四年内达到正常形态。

  6.2.2 园林树木树冠基本正常,分枝点合适,修剪比较及时,无明显枯枝死叉。绿地内无死树。行道树缺株率不超过1%,歪株数量不得超过2%且偏斜角度小于15度。花灌木株形丰满,开花及时,花后修剪比较及时。绿篱、色块等修剪比较及时,基本整齐一致。园林树木树干上基本无钉拴刻画等现象。

  6.2.3 园林树木新梢生长基本正常,叶片大小、颜色正常,在正常条件下,有黄叶、焦叶、卷叶和带虫尿、虫网叶片的株数不得超过10%,正常叶片保存率在85%以上。

  6.2.4 草坪及地被植物整齐一致,覆盖率90%以上,除缀花草坪外草坪内杂草率不得超过5%,高度在5cm~12cm之间。草坪绿色期:冷季型草不得少于300天,暖季型草不得少于210天。花坛、花带轮廓基本清晰、整齐美观,无残缺。一、二年生草花更新比较及时。宿根花卉开花及时,花后修剪比较及时。

  6.2.5 水生植物花、叶色泽正常。主要地段秋冬季枯叶清理比较及时。

  6.2.6 垂直绿化能根据不同植物的攀缘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视攀缘植物生长习性,覆盖率不得低于70%。开花的攀缘植物能适时开花。

  6.2.7 病虫害控制比较及时,园林树木有蛀干害虫危害的株数不得超过3%;在园林树木主干、主枝上平均每100cm2介壳虫的活虫数不得超过3头,较细枝条上平均每30cm不得超过8头,且平均被害株数不得超过5%。被虫咬的叶片每株不得超过8%。草坪病斑单块面积不得超过200cm2,总面积不得超过5%,对草坪整体景观效果影响不明显。

  6.3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比较合理,裸露土地不明显。

  6.4 卫生保洁

  绿地基本整洁,无明显杂物,无白色污染(树挂),绿化生产垃圾(如树枝、树叶、草屑等)、绿地内水面杂物能日产日清,能做到保洁基本及时。无焚烧垃圾、树叶现象。在不影响景观的情况下,绿地内落叶可不清理。

  6.5 园林设施

  栏杆、亭廊、园路、桌椅、路灯、井盖和牌示等园林设施安全,每月进行检查、维护一次。

  6.6 场地管理

  绿地基本完整,无明显堆物、堆料、搭棚。行道树下距树干2米范围内无明显的堆物、堆料、圈栏或搭棚设摊等影响树木生长和养护管理的现象。

  7 山林绿地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7.1 绿化养护管理措施

  根据季节,制定抗旱、防火、防治病虫等措施,实施安全管理。

  7.2 植物

  7.2.1 生长势正常。新栽植各种植物按能自然生长,乔灌木存活率达到85%以上。

  7.2.2 山林内无枯倒木,死树清理及时。

  7.2.3 山林绿地新建范围内,杂草不得遮盖新植树木妨碍其正常生长,高温、干旱季节及秋、冬季枯草清理及时。

  7.2.4 山林道路两侧新建草坪或地被成活面积不小于85%,空秃位置不显著,单块空秃面积不超过400cm2。无明显病虫害。

  7.2.5 病虫害控制比较及时,乔木有蛀干害虫危害的株数不得超过10%;在树木主干、主枝上平均每100cm2介壳虫的活虫数不得超过5头,较细枝条上平均每30cm不得超过10头,且平均被害株数不得超过10%。被虫咬的叶片每株不得超过8%。

  7.3 卫生

  山林道路两侧无明显杂物,基本无白色污染(树挂),无外来建筑垃圾等堆物。

  7.4 安全

  断崖、陡坡处等危险地段警示标志醒目。林木防火措施完善,路口等重点部位禁烟、禁火标志醒目。全年火警控制在五起以内,做到“有火不成灾”,建筑、古树名木无火灾。

篇2:盟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盟东城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序号项目“z城”管理标准

  1)基本要求

  1.乔木植株生长正常,主枝基本完整,植株保存率高于93%,年成活率高于93%,生长季节叶片保存率高于95%。

  2.灌木植株生长健壮,枝叶丰满,主枝分布均匀合理,观赏效果好,符合植物品种的造型特点,保存率高于93%,年成活率高于93%。

  3.绿篱和色块造型整齐美观,轮廓清晰,高度一致,修剪及时,出现死亡或缺株应及时补栽,保存率高于93%,年成活率高于93%。

  4.地被和花坛植物地被植物覆盖率高于95%,花坛植物死亡率超过3%后能及时补栽更换。

  5.草坪草坪整齐,覆盖率高于95%。

  6.古树名木对正门口香樟书应建立档案,制定专门养护计划。

  7.时花z城及z城以上服务标准可根据需要栽种时花。

  2)绿化养护内容

  1.灌溉有灌溉计划,灌溉水下渗充足且均匀,有排涝措施;采用节水灌溉设备和措施,能利用雨水资源进行灌溉;确保在萌芽前、4月、5月、秋季、入冬前浇水,其他时间根据植物种类、生长情况和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灌溉。

  2.施肥乔木每年施肥1次至2次,灌木每年施肥3次至4次,地被和草坪植物每年施肥4次至5次,花坛植物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追肥;通过有机覆盖等方法,逐年增加土壤有机质。

  3.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掌控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尽量采用生物、物理方法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4.整形修剪乔木每年夏季、冬季各修剪1次;灌木修剪及时,全年至少修剪3次;绿篱和色块每年至少修剪5次;冷季型草坪生长季节至少每2周修剪1次,全年至少修剪20次。

  5.除草每年全面除草5次,重点绿地增加除草次数,出现杂草的绿地面积不超过总绿地面积的2%,局部杂草覆盖率不超过绿地面积的30%,不出现20厘米以上的杂草。

  6.垃圾处理绿化作业产生的垃圾和绿地内的垃圾杂物应随时清理干净。

  3)工作检查

  1.生长季节每周至少检查1次绿化工作。

  2.编制每周绿化养护措施和工作计划。

  3.绿化档案齐全、准确。

篇3:园区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二)

  一级养护质量标准

  1、绿化充分,植物配置合理,达到黄土不露天。

  2、园林植物达到:,

  (1)生长势:好。生长超过该树种该规格的平均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待以后调查确定)。

  (2)叶子健壮:①叶色正常,叶大而肥厚、在正常的条件下不黄叶,不焦叶、不卷叶、不落叶,叶上无虫尿虫网灰尘;②被啃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5%以下(包括5%,以下同)。

  (3)枝、干健壮:①无明显枯枝、死权、枝条粗壮,过冬前新梢木质化;②无蛀干害虫的活卵活虫;③介壳虫最严重处主枝干上100平方厘米1头活虫以下(包括1头,以下同),较细的枝条每尺长的一段上在5头活虫以下(包括5头,以下同);株数都在2%以下(包括2%,以下同);④树冠完整:分支点合适,主侧枝分布均称和数量适宜、内膛不乱、通风透光。

  (4)措施好:按一级技术措施要求认真进行养护。

  (5)行道树基本无缺株。

  (6)草坪覆盖率应基本达到100%;草坪内杂草控制在10%以内;生长茂盛颜色正常,不枯黄;每年修剪暖地型6次以上,冷地型15次以上;无病虫害。

  3、行道树和绿地内无死树,树木修剪合理,树形美观,能及时很好地解决树木与电线、建筑物、交通等之间的矛盾。

  4、绿化生产垃圾(如:树枝、树叶、草沫等)重点地区路段能做到随产随清,其它地区和路段做到日产日清;绿地整洁,无砖石瓦块、筐和塑料袋等废弃物,并做到经常保洁。

  5、栏杆、园路、桌椅、井盖和牌饰等园林设施完整,做到及时维护和油饰。

  6、无明显的人为损坏,绿地、草坪内无堆物堆料、搭棚或侵占等;行道树树干上无钉栓刻画的现象,树下距树干2米范围内无堆物堆料、搭棚设摊、圈栏等影响树木养护管理和生长的现象,2米以内如有,则应有保护措施。

  二级养护质量标准

  1、绿化比较充分,植物配置基本合理,基本达到黄土不露天。

  2、园林植物达到:

  (1)生长势:正常。生长达到该树种该规格的平均生长量。

  (2)叶子正常:①叶色、大小、薄厚正常;②较严重黄叶、焦叶、卷叶、带虫尿虫网灰尘的株数在2%以下;③被啃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10%以下。

  (3)枝、干正常:①无明显枯枝、死权;②有蛀干害虫的株数在2%以下(包括2%,以下同);③介壳虫最严重处主枝主干100平方厘米2头活虫以下,较细枝条每尺长一段上在10头活虫以下,株数都在4%以下;④树冠基本完整:主侧枝分布均称,树冠通风透光。

  (4)措施:按二级技术措施要求认真进行养护。

  (5)行道树缺株在l%以下。

  (6)草坪覆盖率达95%以上;草坪内杂草控制在20%以内;生长和颜色正常,不枯黄;每年修剪暖地型二次以上,冷地型10次以上;基本无病虫害。

  3、行道树和绿地内无死树,树木修剪基本合理,树形美观,能较好地解决树木与电线、建筑物、交通等之间的矛盾。

  4、绿化生产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绿地内无明显的废弃物,能坚持在重大节日前进行突击清理。

  5、栏杆、园路、桌椅、井盖和牌饰等园林设施基本完整,基本做到及时维护和油饰。

  6、无较重的人为损坏。对轻微或偶尔发生难以控制的人为损坏,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绿地、草坪内无堆物堆料、搭棚或侵占等;行道树树干无明显地钉栓刻画现象,树下距树2米以内无影响树木养护管理的堆物堆料、搭棚、圈栏等。

  三级养护质量标准

  1、绿化基本充分,植物配置一般,裸露土地不明显。

  2、园林植物达到:

  (1)生长势:基本正常。

  (2)叶子基本正常:①叶色基本正常;②严重黄叶、焦叶、卷叶、带虫尿虫网灰尘的株数在10%以下;③被啃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20%以下。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