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及教师办公室用机管理制度 -凯发一触即发

7860

  班级及教师办公室用机管理制度

  一、依法上网,不违背任何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以及信息中心有关规章制度。

  二、不访问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网站,不访问国内外的*、淫秽网站,不下载非法信息。

  三、不在网上散布*、淫秽等有损于国家声誉和形象的各种信息。

  四、严禁任何形式的黑客行为。

  五、严禁任何形式的计算机游戏,不私自将任何游戏软件拷入机器。

  六、禁止私拆机箱,各类设备及设施不得随意搬移和改动,未经管理员允许,不能将任何机房物品、设备、部件携带出校门。

  七、不准乱接乱拉电线、私自加接电源和其他设备。严禁吸烟,严禁使用明火。

  八、使用时请按要求进行登记,如需预约,请提前两个工作日与网络管理中心联系。

  九、未经管理人员允许,不随意删除计算机内资源。

  十、爱护机房计算机及相关周边设备设施,造成任何损坏均视情节轻重进行赔偿。

  十一、如需使用投影仪等额外相关资源,请向管理员申请,以便合理安排和调配。

  十二、使用多媒体中央控制器、投影等设备时,请遵从管理员指导操作。

  十三、自觉维护上机秩序,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上机。

  十四、自觉保持机器卫生,不将食物、饮料等带入机器旁边食用。

  十五、在上机期间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如机器故障、网络故障、病毒等现象时,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如未上报产生的后果将停机整顿。

  十六、使用者应具备基本防火、防水、防险、防盗意识,发现问题请立即向校区管理人员报告,以便及时解除安全隐患。

  十七、任何违规操作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将由使用者个人承担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篇2:电梯专用机房管理制度

  电梯专用机房管理制度

  1、电梯专用机房应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应做到随时上锁,门锁钥匙应由主管人员或专门人员保管;

  2、机房通道畅通,通风良好,照明满足要求,门窗开关灵活,任何季节机房内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

  3、机房内应保持干净、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或危险物品,不准堆放其它杂物;

  4、机房内消防器材应放在显著位置,并保证齐备良好,在有效期内;

  5、电梯机房应每周打扫一次卫生;

  6、闲杂人员不准进入机房,若因工作需要需要确定进入时,须经主管人员批准,并在专业人员陪同下进入机房;

  7、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人员不得随意动用,操作电梯设备;

  8、由专业人员依据《安全操作规程》规定,保持机房内设备设施表面无积尘、无腐蚀、无油渍、无污物。

篇3:天津市民用机场净空及安全管理规定(2013年)

  津政令第3号

  《天津市民用机场净空及安全管理规定》已于20**年5月16日经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年7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市长 黄兴国

  20**年5月27日

  天津市民用机场净空及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民用机场净空及安全管理,保障飞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本市行政区域内其他民用机场净空及安全管理活动。

  市人民政府和民用航空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本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是指为保障民用航空器起飞、降落安全,按照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图的要求划定的一定空间范围。

  第四条 民用机场净空及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民用航空管理部门、机场管理机构与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的区县人民政府共同做好民用机场净空及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和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用机场净空及安全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民用机场净空及安全保护工作责任制和协调机制,并将民用机场净空及安全保护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

  第六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的组织与协调。

  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民用机场净空状况的核查。发现影响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的情况,应当立即制止,并书面报告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的区县人民政府。

  接到报告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第八条 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的区县人民政府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净空保护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净空保护义务,有权制止、举报影响飞行安全的违法行为。

  第九条 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机场管理机构,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设置警示标志。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民用机场总体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根据民用机场的运营和发展需要,对民用机场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实行规划控制。

  第十一条 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建设工程的限制高度和其他与航空安全相关的控制要求,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会同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民用航空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确保机场安全运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定。

  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审批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超过限制高度或者不符合与航空安全相关的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以及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建筑高度超过150米的建设项目,应当书面征求民用航空管理部门的意见。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征求意见书之日起15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民用机场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民用航空器噪声对民用机场周边地区的影响,符合国家有关声环境质量标准。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将民用航空器噪声对机场周边地区产生影响的情况,报告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达到一定高度以及有民用航空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影响飞行安全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障碍灯和标志。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管理人应当确保障碍灯和标志的正常使用;发现障碍灯和标志损坏,应当及时修复。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影响障碍灯和标志的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 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设置22万伏以上高压输电塔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设置障碍灯或者标志,保持其正常状态,并向民用航空管理部门、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 本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排放大量烟雾、粉尘、火焰、废气等影响飞行安全的物质;

  (二)修建靶场、强烈爆炸物仓库等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三)设置影响民用机场目视助航设施使用或者飞行员视线的灯光、标志或者物体;

  (四)种植影响飞行安全或者影响民用机场助航设施使用的植物;

  (五)饲养、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升放无人驾驶的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孔明灯和其他升空物体;

  (六)焚烧产生大量烟雾的农作物秸秆、垃圾等物质,或者燃放烟花、焰火;

  (七)在民用机场围界外5米范围内,搭建建筑物、种植树木,或者从事挖掘、堆积物体等影响民用机场运营安全的活动;

  (八)设置露天垃圾场、屠宰场、养殖场等场所;

  (九)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影响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的行为。

  第十七条 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从事本规定第十六条所列活动的,不得影响民用机场净空保护。

  第十八条 信鸽协会等组织应当做好协会会员、俱乐部等的组织管理工作,教育和监督其在放飞信鸽和组织竞翔比赛等活动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影响飞行

  安全。

  第十九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采取综合措施,防止鸟禽和其他动物对航空器安全产生危害;发现鸟禽和其他动物进入民用机场飞行区内,可能危及航空器运行安全的,应当及时驱赶或者猎捕,必要时可以捕杀。

  第二十条 禁止在距离航路两侧边界各30公里以内的地带修建对空射击的靶场和其他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设施。

  第二十一条 市无线电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并向社会公布。

  在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设置、使用非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的,市无线电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征求民用航空管理部门意见后,按照有关规定审批。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从事下列影响民用机场电磁环境的活动:

  (一)修建架空高压输电线、架空金属线、铁路、公路、电力排灌站;

  (二)存放金属堆积物;

  (三)种植高大植物;

  (四)从事掘土、采砂、采石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

  (五)修建影响民用机场电磁环境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六)其他影响民用机场电磁环境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无线电台(站)和其他仪器、装置,不得对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的正常使用产生干扰。

  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机场管理机构和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发现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受到干扰时,应当立即采取排查措施,及时消除;无法消除的,应当将受干扰情况和已采取的排查措施情况向市无线电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市无线电行政主管部门接到通报后应当采取措施,依法查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机场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配合。

  第二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和民用航空管理部门、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制定民用机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纳入天津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和人员培训。

  第二十五条 发生民用机场突发事件,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民用航空管理部门、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机场管理机构等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管理人未按要求设置障碍灯和标志,或者未保证障碍灯和标志正常使用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通知改正,并及时报告区县人民政府。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影响障碍灯和标志正常使用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通知改正,并报告区县人民政府。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处1000元罚款,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处1万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从事禁止活动的,由区县人民政府按照《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区县人民政府可以委托区县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本规定有关行政处罚。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年7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